專題/金馬影后導演處女作揚名國際 舒淇比不過她 | Breaking News & Latest Taiwan Updates

專題/金馬影后導演處女作揚名國際 舒淇比不過她 — 五位金馬影后張艾嘉(上圖左起)、陳沖、舒淇(下圖左起)、秦海璐、李心潔都跨界執導筒,在導演路上展現自信。(資料照) 胡妃貞/核稿編輯 〔娛樂頻道/綜合報導〕金馬影后舒淇2025年9月以導演處女作《女孩》入圍第82屆威尼斯影展主競賽單元角逐金獅獎,雖然沒有獲獎,也再次印證「金馬影后跨界導演」的深厚實力...
五位金馬影后張艾嘉(上圖左起)、陳沖、舒淇(下圖左起)、秦海璐、李心潔都跨界執導筒,在導演路上展現自信。(資料照)
胡妃貞/核稿編輯
〔娛樂頻道/綜合報導〕金馬影后舒淇2025年9月以導演處女作《女孩》入圍第82屆威尼斯影展主競賽單元角逐金獅獎,雖然沒有獲獎,也再次印證「金馬影后跨界導演」的深厚實力。除了舒淇外,陳沖導演的處女作《天浴》除了在中國禁演外,更創下金馬獎史上唯一一次大滿貫紀錄,另外還有張艾嘉、秦海璐、李心潔也跨界執導筒,讓我們看看這五位用鏡頭記錄傷痕、愛情、社會與自我的「金馬影后」,在導演領域開創新局,讓影后頭銜在不只是榮耀,更是一種責任與延續。
舒淇導演處女作《女孩》闖進威尼斯影展競賽單元,表現不俗。(甲上提供)
舒淇《女孩》磨十年 處女作登國際舞台
舒淇出道近30年,曾經擔任柏林電影節、坎城影展、威尼斯影展評委,成為台灣第一位大滿貫擔任歐洲三大影展評審的女演員,在影壇的地位不容小覷。
請繼續往下閱讀...
舒淇被譽為亞洲最具代表性的女星之一,2025年首度以導演身份登上國際舞台。她的執導處女作「女孩(Girl)」入圍第82屆威尼斯影展正式競賽單元,團隊前進威尼斯影展,並舉辦世界首映。首映時獲得滿堂彩,映後全場觀眾起立鼓掌長達15分鐘,讓她難掩激動落淚。
舒淇2005年以《最好的時光》獲得金馬獎最佳女主角,電影人生詮釋了不少角色,她在2011年萌生了當導演念頭,真正啟發她、鼓動她完成夢想的人,就是導演侯孝賢,他為舒淇埋下了當導演的種子,鼓勵並催促她邁出步伐,讓舒淇展開了長達10多年的寫作旅程,從自己的人生切入,創作了《女孩》。
舒淇對於自己走上導演路曾說,「我不是在拍電影,我是在和自己和解。」
《女孩》是舒淇以傷痕寫溫柔,描繪家暴、酗酒與女性自我覺醒,雖然與金獅獎擦身,但也是她個人創作生涯的里程碑。
陳沖導演處女作《天浴》挑戰中國禁忌話題,在金馬獎大放異彩。(資料照)
陳沖禁忌之作《天浴》震撼華語影壇 揚名國際
陳沖為華人世界少數擁有奧斯卡金像獎投票權的電影人,也是唯一一位同時拿過金馬獎最佳女主角和金馬獎最佳導演的電影人。陳沖不僅在世界影壇的編、導、演經歷豐富,也曾出任多項國際級影展主競賽評審,甚至擔綱起評審團主席的重責大任,在影壇深具影響力。
陳沖1994年以《紅玫瑰與白玫瑰》、2007年以《意》金馬獎兩度封后,1998年推出導演處女作《天浴》更是一鳴驚人,《天浴》改編自嚴歌苓的同名短篇小說。 電影以文革為背景,講述的是知青上山下鄉的故事演,由於該片的政治原因和情色鏡頭被中國大陸禁映。《天浴》當年在金馬獎大放異彩,創下金馬獎史上唯一一次大滿貫紀錄,榮獲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男女主角等七項大獎,這部震撼華語影壇的禁忌之作,也曾入選多個歐美影展,揚名國際。
陳沖曾表示,導演是我對世界的回應。她的導演作品還有2000年《紐約之秋》、2012年《SARS情人》、2020年紀錄片《The Iron Hammer》等。
張艾嘉演而優則導,是導演作品最多的金馬影后。(資料照)
張艾嘉三奪金馬影后三拚導演獎 導演作品達十部
曾經三度拿下金馬影后的張艾嘉在電影這條路角色豐富,她不但是歌手、演員、編劇、製片,也是一個導演,從影54年經驗多元豐富、獲獎無數,也是導演作品最多的。
張艾嘉從1986年《最愛》正式進入導演殿堂,執導的作品有1994年《新同居時代》、1995年《少女小漁》與《今天不回家》1999年《心動》、2004年《20 30 40》、2008年《一個好爸爸》、2015年《念念》、2017年《相愛相親》、2022年《世間有她》,2025年還有尚未上映的戲,在在讓人感受到她身為女性導演的魅力。
張艾嘉身為演員的代表作不勝枚舉,曾以《我的爺爺》、《最愛》、《燈火闌珊》獲得金馬影后,執導的《最愛》、《一個好爸爸》、《相愛相親》三部作品入圍金馬獎最佳導演獎項,《相愛相親》更獲得香港導演協會最佳導演獎的肯定。
2025年5月她更獲頒第27屆義大利烏迪內遠東國際影展(Udine Far East Film Festival)最高榮譽「金桑樹終身成就獎」,她在影壇與文化教育領域超過半世紀的卓越貢獻可見一班。
張艾嘉領獎時謙虛表示,從影54年這個獎對她而言是一個很大的鼓勵,感性表示:「我發現我們如今生活在一個非常瘋狂的世界,在這種混亂的局面下,我覺得我們很慶幸還有『電影』,還有電影院可以去。無論你想逃避,還是想哭,想笑,或是想分享情感,至少那兩個小時,我們仍然相信世界是美好的!」語畢全場觀眾熱烈喝采,氣氛溫馨感人。
張艾嘉曾對導演這個角色下過註解,她說「導演不是控制,是傾聽。」
秦海璐為了導演夢準備十年,跨界當編劇也有好成績。(資料照)
秦海璐演而優則編劇導戲 《拂鄉心》圓導演夢
秦海璐作為華語影壇的實力派演技代表人物,2001年以《榴槤飄飄》獲第38屆金馬影后,之後2011年又以《到阜陽六百里》拿下金馬原創劇本獎,但她並不就此自滿,賣力轉向導演之路。
秦海璐一直都有導演夢,2017年她上海電影節的「青年電影計畫」創投會單元上,帶著自己的電影劇本《一意孤行》站上了演講台,直言為了當導演已經準備了整整10年,《一意孤行》計畫將於秋天開機,算是她的導演入門小品。
秦海璐首次以導演身分呈現電影作品則是2019年《拂鄉心》,談及創作初衷,秦海璐表示:「歸鄉的主題是很有時代和文化意義的,我想把它們記錄下來。這是我的一點點初衷。」創作的特色融合文學敘事與影像詩意,描繪出小人物的情感流動。
秦海璐曾說:「導演讓我更懂角色,也更懂人。」《拂鄉心》當年風光角逐上海電影節最高榮譽-金爵獎,雖然沒有鍍金,但讓96歲的演員常楓獲得了最佳男主角獎。
李心潔從紀錄片走進導演世界,也進階拍攝首部電影。(資料照)
鬼后李心潔 從紀錄片跨入導演領域
李心潔以歌手出道,曾拍攝多部驚慄電影,如《見鬼》、《救命》、《鬼域》及《深海尋人》。成名作《見鬼》使她連奪多個電影頒獎典禮最佳女主角獎項,有「鬼后」之稱。並在第39屆金馬獎以《見鬼》出色演技獲得金馬影后。當時的評審所說,李心潔在《見鬼》的演技極為出色,在恐怖片中是難得的發揮。
李心潔2023年首度以紀錄片換上導演身分,帶來電影處女作《孩子,你好嗎?》,將自己與孩子的生活點滴記錄成片。選擇以紀錄片開啟導演之路對李心潔而言,是將對孩子的愛當成動力,讓她突破第一次當導演的恐懼。接著2024年她投入了《愛情城事-病源》的導演工作,首度執導劇情片,以女性視角探討婚姻與情感,鏡頭語言溫柔卻堅定,她曾說過,「導演讓我重新認識自己,也重新理解愛。」
自由娛樂頻道脆脆好友大募集,手刀加入脆脆小圈圈
娛樂頻道臉書粉絲團:點這裡
娛樂頻道有IG囉:點這裡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點我下載APP按我看活動辦法
留言
此網站已受到 hCaptcha 保護,且適用 hCaptcha 隱私政策以及服務條款。